媽媽角色至重要
在美國和日本等地當了四十多年大學教授的Anson張炳惠,韓國人,她於美國完成歷史學博士,從未生育,卻是三個孩子的繼母,在她的培育之下,孩子均成為哈佛和耶魯的畢業生;這個現年七十多歲的博士,在她有關教育的著作《孩子的成功99%靠媽媽的努力》及《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%的改變》中,集合美國、日本和韓國的教學見聞和經驗,糅合出一套教學法,韓、台、港不少父母都視之為「育兒聖經」,她認為想孩子成功,媽媽的角色百分百重要。
1 求學不是求分數
不用向孩子強調學歷至上,什麼都以成績為先,只會令孩子精神受壓,也會增加其挫折感;也不應隨波逐流,要孩子上大量的興趣班,令他們感覺疲累。
很多香港父母很緊張孩子的成績,他們以為放鬆一些,便等於不理會孩子。其實不是要家長不理會孩子的學業成績,而是要按孩子的能力和特質出發。此外,家長的競爭心,只會揠苗助長,故不要因為別人的孩子上什麼興趣班而強迫自己的孩子也去上。
2你想要?孩子想要?
要孩子做某件事或學習某種事情時,要先問自己,到底這是媽媽想他去學,還是孩子自己的意願。
「為了孩子」和「媽媽想要」,其實是兩回事。家長要孩子學這麼多東西,也許是基於羊群和競爭的心態。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才能,家長應細心觀察孩子的專長,再專攻一至兩項他們有興趣的範疇。
3盲目跟風易撞板
每個孩子均有不同性格,家長不要迷信一套理論,便放諸所有孩子身上,別捨棄自己去觀察孩子特性,而仿傚書籍、電視或別人口中的作法。
父母每日都跟自己的孩子接觸,其實自己便是孩子的專家,在所看過的方法中,找出精髓部分,並針對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,才是適當的教仔法。
4父母要做好鏡子
孩子是照父母的鏡子長大的,故父母的身教十分重要,這是為何家庭教育佔了孩子成長的最重要部分,尤其若媽媽愛看書,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對他們大有裨益。
不是每個父母也愛看書,故可用鼓勵的方法,自己多做資料蒐集,然後告訴孩子某本書很有趣,但不要規定他們一定要看,從而引起他們的興趣。或是買一本孩子有興趣的書回家,然後放在當眼處,讓他自己拿來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