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勤有功,嬉無益」,這句用以警惕孩子要多花時間在學習上,少點時間玩樂,將來才能成為「有用的人」的金石良言,絕無不妥。 不過,有資深家庭教育工作者則認為,嬉戲才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及親子溝通上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儘管每天只有幾刻鐘的時間與孩子相聚,父母亦不應犧牲與孩子玩樂的時間於溫習功課上。
本地一些資深家庭教育工作者都認為,小朋友的童年應該是一段愉快學習的時間,而遊戲是極為重要的元素,所以家長應在兒女年幼時,加強與孩子玩耍和溝通。如可在每晚的睡前聊天時間,玩一條自己設定的選擇題:問題圍繞小朋友在家與學校可能面對的處境,答案都是一些應對方法,能促進親子溝通之餘,更可籍此灌輸一些價值觀與正確觀念;又或是問一些超現實的問題,如有一天小神仙讓你選擇變成一種動物,你會選擇變成什麼動物,從而引發孩子的想像與創意。
遊戲引發學習興趣
更重要的,是家長們可嘗試不會太緊張子女的成績,只管強調盡了力便可,每到週末則會跟孩子商量到哪裡玩,這樣來引發孩子對生命、事物的好奇與熱情,比單單催逼孩子讀書更為重要。又如鼓勵每年暑假學一樣新東西一樣,使孩子學會了打字、結他、速寫、快速閱讀、書法等技巧。其實,不管孩子讀書有多出色,最重要還是提起他們學習的興趣。
配合孩子學習模式
據研究發現,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模式,有些是視覺形,透過圖表、圖像更能有效學習,有些是聽覺形,聆聽講解後吸收較快,有些是運動形,要以實際經驗協助學習。要有效啟發孩子學習,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的學習模式。若是聽覺形的孩子,家長可將英文生字配進如《打開蚊帳》這首兒歌內,加上動作,以唱遊的方式,來啟發子女學習不同的英文字彙。請緊記,不是要孩子「死讀書」,亦非常常嬉皮笑臉,而是要教導孩子去明白一些重要的價值觀、要重視和珍惜的東西,建立內在化的一把尺,使他們將來自己懂得取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