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影響脊骨健康 - 嚴重者會影響心肺功能
9月開學了,新學期很多學生都購買新書包迎接新學期,惜問題發生在大多數學生都只注重書包的外型或款式,卻忽視書包與脊骨健康之間的關係。數據顯示,全港有80%的學童感覺書包太重,而其中50%的學生則因為書包太重而患有腰背痛;另全港約有 3 %的學童患有脊骨健康問題 (如:脊柱側彎及圓肩),其中亦有 5.5% 是由於書包過重所致 。
適當的書包重量約為個人身體體重的十分一,但香港大多數學生所攜帶的書包,約為他們體重的20-30%,有些學生所揹的書包,足足容納六、七本教科書,以現時教科書平均每本都有2至5磅來說,他們每天都要揹著 20至40磅的書包。有些學生甚至還會攜帶筆記型電腦,對學生來說,脊骨健康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。
美國及香港脊骨神經科醫生暨德國認可Schroth脊柱側彎治療師 伍兆聰醫生表示:「如果學童書包的重量超過學童本身體重的10%,會增加學童身體向前傾的彎度,導致肺容量減少,其引起的疾病包括長期感覺疲倦、容易覺得緊張、集中力降低等。」當學童日漸長大,要更正他們錯誤的姿勢便更難,故此,對學童來說,書包過重對日後有一定的影響,如未能及早發現及更正,嚴重者會影響心肺功能。
書包類型及重量的影響
市面上充斥著不同款式的書包,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別:單肩或手抽式書包,背囊式書包,以及拖拉式書包,但這幾種書包,也存在著對脊骨健康的風險。
單肩或手抽式書包
當使用單肩書包時,重量集中傾向身體一個地方,揹書包的一方肩膀會向上提起,然後重量再向下分散至臀部,膝蓋和腳踝。同樣地,使用手抽式書包時,肩膀因為重量而往下墜,為平衡重量,學童往往會向另一邊傾側來穩定身體,同樣會影響脊柱、頸、肩和中背部肌肉。
背囊式書包
大部分學生也忽視了背囊式書包要注意的地方,大多數學童會將肩帶調較得過長,以至揹起來書包位置過低,甚至低於臀部。為了平衡背部沉重的壓力,學童習慣將身體向前傾,這同樣會增加對脊柱、頸部、肩部和中背部肌肉的影響。
拖拉式書包
拖拉式書包是書包底層已配備了輪子,學童可以將書包放在地面上拖著走,亦可揹上背部,這種書包原意是希望減低學童揹著過重書包,但事實上,這種附有輪子的拖拉式書包比普通書包更重,如果學生將書包揹在肩膊上,書包附帶了車輪和車架的重量,便會比普通書包來得更重。另外,使用「拖」的方式其實也有它本身問題存在,因為學生需要將上臂和肩膀向外轉動並向後扯動,如果經常維持這個姿態,便會有脊柱側彎的問題,或加劇學童本身有的脊椎問題,亦有拉傷上半身肌肉的風險存在。
書包過重可影響心肺功能
研究顯示,當學童站著時,書包重量達到學生體重 20-30%;或者步行時,書包重量達到學生體重 10-20%,便會影響肺容量,令人產生輕度的呼吸困難。由於書包過重,壓力會向後墜,用者會盡量將身體向前傾以平衡身體,變成寒背/圓肩,因胸腔受壓,減少胸腔擴張能力,減少肺容量。人體所有器官及細胞均需要有足夠的氧氣才得以正常運作,如果肺容量減少,即人體可吸收的氧氣減少,對身體有直接的損害。
揹書包的位置
將書包揹在背部中上位置,使書包的重量集中於身體上半部,可使用背部更多的肌肉群來分散重量,從而減少消耗肺氧量及有效節省學童體力。
書包過重可影響脊柱側彎
本身患有脊柱側彎的學童,即使他們身上的書包沒有過重,但由於沉重的書包可扭轉脊柱,向左/右及前/後轉移,變化的程度亦可以直接影響學童的肺容量,所以計算脊柱側彎的角度是評估病人肺容量的其中一個方法,因此,患有脊柱側彎的學童應更加要注意書包的重量及揹負的方法。此外,脊柱側彎患者平衡力一般比較差,如果他們習慣揹過重的書包,會將他/她本身的平衡問題變得更嚴重。
適合學童的舒展運動/預防/小貼士
- 確保學童的書包重量不超過體重的 10%
- 盡量選購多間格的書包分佈於書包的不同位置,這能有效地分散書包重量
- 盡量使用背囊式書包
- 較重的物件盡量放在書包較貼近背部的位置
- 使用軟墊肩帶,能有效地卸除在肩上的重量。
- 使用可調較的胸前扣以固定在胸骨上,不要將書包設於低過腰部的位置,當要進行如:行山、急步等運動時時,則鬆開胸前扣。
- 如果書包仍然過重,家長應與學校的教師反映,是否可以將較重的物件盡量留在學校,或者使用筆記來代替較重的書籍。
- 向學童教導一個破爛書包對脊骨的影響性。以背囊式書包為例,假若,其中一邊肩單破爛,書包的重量便會則重於另一邊,學童使用的時候,便會有直接的影響。
- 盡量使用附有腰帶的書包,以幫助分散書包的負重。
- 如果書包負載太重,則盡量選購附有輪子的書包,但由於拖行時的姿勢仍會影響脊柱,所以每使用15分鐘,便要對肩膊進行伸展運動,否則會有反效果。
- 學校教導學生使用書包的正確姿態
如何增加肺容積
習慣至少有一項專注在帶氧和需要耐力的運動,如:長跑、瑜伽等。提高肺活量能改善整體身體機能。
-
建議1
可以選擇散步或跑步,推動做出比預期可以做更多的活動量,或進行比自己預期更長的活動時間,都有助增加耐力及肺活量功能。而腳踏車運動,同樣可以得到相同效果,亦可以減少關節上的壓力,尤其是膝蓋,此外,在鍛鍊時盡量避免使用短淺的呼吸模式,應使用深長的呼吸模式。
-
建議2
籃球、足球等高活性的體育運動,可以增加血液循環。
-
建議3
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做運動,亦可以選擇較靜態的活動。將全身放鬆躺下,吸入空氣,並慢慢地呼氣。每天重複這個練習至少 10分鐘,可以改善肺活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