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意子女的 危險訊號

初中生選擇以自殺來結束生命,他們獨自在沒有出路的困局中掙扎,實在令人惋惜。究竟青少年為何會自殺?我們可以辨識其中的訊號嗎?若孩子有自殺傾向,父母又如何幫助他們?以下分享,盼能幫助父母防患於未然。

一、危險! 危險! 訊號

  • 性格特點:有自殺傾向的高風險性格,包括容易鑽牛角尖、內向、沉默寡言、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較少將心事與人分享、思想執著、負面且悲觀,以及不能接受失敗等。

  • 引發事件:家長要留心孩子近期與家人及朋友的相處問題、在學業和重要關係上所面對的挫折等。

  • 情緒變化:我們要對孩子的「情緒反應」敏銳。一般來說,自殺很少是一時衝動的行為,在事發前,親友往往可以察覺孩子在情緒上的變化,好像抑鬱、心情低落,鬱鬱寡歡、沒精打采,以及激動和易哭。

  • 行為轉變:要留意他們會否對平常喜歡的東西失去興趣、表示失眠或睡得不好、沒有食慾、將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、與人談論生與死的話題、或變得越來越退縮和不想跟人接觸等。

二、自殺背後

自殺行為背後反映孩子內心的「無助」和「絕望」,若能了解箇中原因,則可以幫助他們跨越這個危機。有專家認為自殺行為的癥結可以是:

  • 逃避問題:他們認為若要逃避生命中的困難和痛苦,自殺是唯一的方法。

  • 懲罰方法: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「過錯」的懲罰方法;此外,也是對別人不滿的一種控訴,好像對學校、家人、朋友和外界不滿的懲罰。

  • 操控別人: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,以及避過所面對的壓力。青少年會不自覺地以自殺來控制別人,讓他們不用面對某些要求和減低壓力,紓緩當前的緊張,獲得所需要的關心和關注。

三、介入建議

  • 辨識訊號:父母可從孩子的生活表現中,觀察他們在情緒與行為上的變化,評估其嚴重程度,然後適當地介入。

  • 陪伴關心:若孩子在危險的邊緣,家長可多陪伴與開解;聆聽他們的困難和掙扎;明白、肯定和接納他們的感受;分享你們面對困難的掙扎和經驗,引導他們處理問題的其他可能性;提供安全的空間給他們安靜,讓他們知道在想不通時的求助方法。

  • 求助轉介:若孩子的問題趨向嚴重而家長未能處理,可按當時最快的方法向專業人士求助,例如:電話熱線、學校老師及社工、心理輔導員、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等。

盼望以上的分享,能給父母一些資料,輔助孩子跨越危機,轉危為安,避免悲劇發生。

 

kno1-signoff

 

尋找兒童資訊

KidsNo1.com 正在使用cookies
來改善用戶體驗和網站服務。要關閉此訊息,請選"同意"我們的Cookie政策及繼續使用站內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