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束是對是錯?

有一位少年人表達不滿父母的管教:「我的父母對甚麼東西都要管,對我非常嚴格,講我這樣不好,我那樣不對; 在他們眼裡,讀書成績是最重要的,他們認為會影響我學業的東西,都不許我做。 他們根本不會花時間了解我的想法、感受和需要,只會一面倒地控制和禁止。」

爭執與衝突

這少年人的控訴,正好說出一些有青少年人的家庭,容易出現兩代之間的爭執與衝突。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正在建立自我的身分,他們會透過爭取自主權,來表達他們是獨立的;但家長因擔心孩子的將來,以及接受不了孩子對自己管教的拒絕和對抗,同樣落在身分掙扎中,有時候免不了採取「鐵腕」政策來對待孩子的犯錯和反叛。因此,衝突和壓力就不斷增加了。

親子關係

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,一些錯誤的觀念正影響著親子關係:好像「孩子要聽話和成績好,才值得父母疼錫」、「父母應盡可能為子女生活上所有細節,安排得妥妥當當;任何容易令子女有損傷的活動,父母都應該禁止他們參加」、「子女應該聽從父母的話,不應逆父母的意思」、「孩子受到委屈,就算父母不理會他,過幾天他自然就會沒事」,以及「『錫』孩子要在心裡,不應該說出來」。以上想法反映父母過度重視對孩子的管教和照顧,卻忽略培育彼此的親密關係,以及建立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。

另一份調查發現,有七成的青年人,表示父母最能表達對子女的關愛是「相信我已長大,容許我有獨立自主空間」、「請尊重我的私隱,不要偷聽我的電話」、「當我犯錯,請教導我,不要一味責罵」、「多接納我意見」,以及「別當著別人面前責備我」;這些心聲,表達了子女需要得到父母尊重和渴求獨立自主。

成長路上,必有犯錯

父母管教孩子時,要明白子女在成長路上,必有犯錯失敗的時候,管教是必須的,但管教同樣可以建立親密關係,因為這代表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和珍惜。

有一點我們要注意,父母要言行合一、言教身教並重,處罰孩子的時候,要指出他們的錯處,針對事、不針對人;同時,要了解孩子的問題成因和困難,幫助他們面對挫折,讓他們犯錯之後,有補救和悔改的機會。

在執行處罰的同時,也要兼顧孩子的自尊和感受,倘若父母自己犯了錯,也應該向子女坦白承認,要求接納和寬恕,若父母用這種開放誠懇的態度來管教孩子,必定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榜樣,也使他們能夠坦誠地面對自己生命中的幽暗面。這種兩代之間以恩慈相待的態度,不單增進親子間的認識和親密,最重要的,就是讓子女成長後,也可以將這種態度應用在其他人際關係上。以上觀念,不僅是「建立成全」孩子的好方法,也可以幫助父母調整心態過渡中年期,免去不必要的重擔和壓力。

 

kno1-signoff

 

尋找兒童資訊

KidsNo1.com 正在使用cookies
來改善用戶體驗和網站服務。要關閉此訊息,請選"同意"我們的Cookie政策及繼續使用站內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