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時今日,不少兒童文學專家均認為要幫助孩子培養對閱讀的興趣,並不單是為他們選擇適合他們年紀的書籍,要孩子準備好學習如何閱讀,倒不如多跟他們說話才是最重要。雖然教導孩子閱讀技巧是老師在學校的職責,幫助孩子準備好學習閱讀這技能卻是父母的責任。專家指出當孩子還未入學前,甚至在還未學懂說話前,父母與孩子的對話和溝通,是促使他們準備好學習如何閱讀的關鍵。
打好學習基礎
學者深信,每個小朋友其實都能變成愛閱讀的孩子,皆因有研究指出嬰兒的腦部在剛誕生的一刻,其實只發展了約百分之二十五,其餘的腦部成長便需要透過外界的接觸,如聆聽別人說話、聲線、語調、眼神接觸等,刺激腦部發展。每當你跟孩子說話或講故事,就算他們還未懂得閱讀,其實亦會幫助他們建立及加強他們的詞彙庫。所以,家長跟嬰兒或幼童說話時,應選用簡單的字眼及文法正確的句子,而應避免說「BB語」。
另外,給孩子講故事亦能促進孩子對閱讀的興趣。家長們定必發覺到,所有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的,然而最關鍵之處是,很多孩子是不喜歡閱讀故事的,因為他們覺得閱讀很困難。其實家長可避免令孩子感到學習閱讀是很複雜的事,當給他們講故事,這過程亦無形中教導了他們如何掌握一個故事的發展。
從書中獲取更多
兒童文學專家發現孩子需要這樣的互動,需要父母引導他們如何投入進故事當中,然後才會尋找自己想看的書本。當孩子長大了點,開始能自己閱讀,家長亦應繼續給孩子講故事,嘗試與孩子聊一些與曾閱讀的書籍有關的話題,提出一些故事情節以外的問題,以引發他們的想像力與興趣,加深小朋友對故事的理解,從中獲得更多。
孩子需要信心,所以跟他們聊天的最終目的,其實是給予他們信心,勇於去發表對讀過的書的看法與感受。孩子通常會認為自己不懂得怎樣表達,但只要家長給他們一點點引導,他們是可以表達得很好的。沒有人一生下來世上便懂得閱讀技巧,父母必須要給孩子適當的指導,他們才能更理解所閱讀的書籍,才會享受他們所閱讀的書籍,成為一名良好的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