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教育 心性陶冶

 

imagesCAGK75YA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,一些歐美國家以至日本和韓國的學者,都在研習書法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好處,可是,香港多年來對於這珍貴的中國文化遺產未予以適當的重視。 其實,重拾「書法教育」,除了文化的傳承,「練得一手好書法」絕對有助孩子的品格教育、端正社會風氣。 而本地一位資深書法教學工作者對此感受至深,強調練字就是鍛鍊心性,鍥而不捨、持之以恆的練習,對訓練孩子們的耐性、專注力及陶冶性情甚有幫助。
 

 

 

培養更良好品性

時常聽到寫字要心正氣和,也常說「字如其人」,看一個人的字,就大略知道其品性。然而,觀乎現今的香港教育,無疑令孩子鮮有動筆的機會,要到小學三年級才開始有毛筆書法課堂,中學以後幾乎不再用毛筆,再加上現在多用電腦,真正動筆的機會不多,遑論毛筆。

 

擁有逾15年書法教學經驗的雷老師,認為現在是學校和家長們大力推動書法教育的重要時機。他指出,小朋友過分投入電腦的世界,長此下去只會令他們「心散」及執筆忘字,令他們對求學的動力大減。若懂得透過練字作為培育方法,肯定多少可以訓練出過分好動和心野的孩子的定性、耐性及專注力,更對孩子心性陶冶、氣質培養和做學問以至做事態度,都有助益。

學習自律提升創意

無可否認,若過去多重視書法教育,或許現在社會上暴戾之氣會少一些,情緒教養或家暴問題也不會這麼嚴重。故現在更應大力推廣,將書法教育納入正規課程。家長其實可以通過親子書法,來加強家庭凝聚力,同時有助孩子提升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,更可培養子女的美感及創意等。而且,練字過程講求彼此溝通,這對了解兒女,增進彼此感情,其實是很好的途徑。


初學的孩子或許寫得未必端正秀麗,但參與的過程已給他們一定的滿足感,增加他們對書法的投入和興趣,日後自然容易取得進步,自信心亦隨之而來,因而對於練出好孩子之道,其實貴乎恰當的自由度,不宜太過輕鬆,正如練字講求良好的生活習慣,按照規律行事,只要有序地生活,孩子各方面自會得以改進。

 

尋找兒童資訊

KidsNo1.com 正在使用cookies
來改善用戶體驗和網站服務。要關閉此訊息,請選"同意"我們的Cookie政策及繼續使用站內功能。